获泽河是沁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沁水县历山北麓小河湾,干流全长89公里,总流域面积839平方公里。其中,沁水县境内河长26公里,流域面积280平方公里;阳城县境内长63公里,流域面积559平方公里,占全部流域面积的66.6%。平均纵坡4.3‰,主河道流经阳城县董封、次营、河北演礼、凤城、白桑6个乡镇,自西向东贯穿阳城县县城,最终在白桑镇坪头庄之东汇入沁河,是阳城县名副其实的“母亲河”
从本世纪初开始,阳城县就致力于治理获泽河。2000-2010年,投资1.2亿元,实施了五期治理工程,将曾经乱石林立、河道窄小的小河沟打造成了环境优美、视野开阔的县城东入口,极大地提升了县城东部的人气指数和宜居性能,也带动了县城东部的发展。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获泽河也面临着河道径流量不足、雨污不分、水质较差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河流的生态环境,也制约了周边地区的发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省、市幸福河湖创建工作部署,阳城县决心系统解决母亲河面临的困境,让母亲河重新焕发生机活力。围绕让母亲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系统施策、综合治理,通过水网建设、生态补水、堤岸功能完善、水系生态治理等夯实了工程治理硬支撑,通过“清四乱”专项整治、关井压采专项行动、节水型社会建设等提高了河湖监管软实力,使获泽河县城段河湖面貌发生了质的飞跃,让全县人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幸福河湖创建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实施上下游延伸治理、持续打造幸福河湖成为县委县政府及全县人民的共同愿景,为此,相关项目明确进入阳城县公园山城建设三年行动方案。
2024年,获泽河幸福河湖创建工作通过省级验收审查,达到五星级幸福河湖。在幸福河湖创建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经验。
守护水安澜方面,坚持防洪、清淤、扩容、增蓄相结合,从2010年开始先后投资2.93亿元,实施了多个重点段河道治理工程,现状获泽河阳城县段内堤防和桥梁防洪标准全部达标。强力推动“清四乱”行动,克服重重阻碍,强力拆除获泽河上的十余个砂石厂,确保河道行洪畅通,相关案例被最高检列为典型案例,全国通报学习。积极推进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水工程安全良好运行,行洪蓄洪能力稳步提升。
丰富水资源方面,一方面结合水网建设积极开展水系连通,实施生态补水,将张峰引水、董封水库水、师婆泉水等引入了县城;另一方面强力推进关井压采,2024年关停地下水井124眼,置换地下水近400万方,对优化用水结构、长效涵养地下水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耗水指数大幅下降,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连续达标,有效解决了县城段径流少问题。
改善水生态方面,坚持上下游、左右岸系统治理,通过获泽河下游白桑段河道水体治理工程、获泽河(留昌村-荪庄村段)河道治理工程、西小河(西丰水库至入获泽河口段)生态综合治理工程、中水回用工程等建设实施,治理河道近40公里,改造污水管道25公里,水域岸线逐步恢复,水生态环境有效改善。
建设宜居水环境方面,坚持以水系生态为形、全龄活动为核、人文景观为魂,打造承载城市居民休闲、游憩、康体、运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滨水邻里公园,建设获泽碧道10余公里,区域内设置多个篮球场、门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场等运动场所,有效满足了市民运动健身文化需求,为市民打造了河清岸绿景美的滨水廊道、活力水岸。
传承水文化方面,以水为脉、以文为魂,充分挖掘“尧举舜于服泽之阳(获泽之滨)”“舜渔于泽”“大禹神斧劈石门”等文化元素,打造丰富多元的水文化景观。大力挖掘并弘扬“白桑一滴水”水文化,讲好获泽故事,延续历史文脉。
强化水管理方面,河湖长组织体系完备,各级河湖长履职尽责,河湖长制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在河长制专项考核中四年优秀。同时,利用山西省河长制湖长制综合管理平台开展智慧化管护,取得一定的成效。
2025年,阳城县正在实施获泽河国家级幸福河湖建设项目,河道旁挖掘机铁臂挥舞、紧张作业,护坡上工人们对照图纸有条不紊地开展绿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条防洪安澜、生态健康、环境宜居、管护智慧、文化彰显、发展绿色的幸福河将呈现在大家面前,成为阳城人民的幸福源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