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晋城市水务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目标,拧紧责任链条,强化细化各项防御措施,有效应对强降雨过程,切实筑牢防汛安全屏障。
周密部署,扛牢压实防汛责任。汛前召开全市水旱灾害防御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会议,安排部署防汛备汛工作,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上汛工作的通知》,对汛期防范应对工作进行细化要求。严格落实防汛抗洪行政首长负责制,落实全市99座水库安全管理、10座淤地坝、14处在建水利工程、230处重点堤防、489处山洪灾害重点防治村的防汛责任人,在主流媒体进行公示,并联合市政府、市防指以及各县(市、区)水务局开展电话“叫应”抽查,确保防汛责任人在岗在位。
完善机制,全面优化工作措施。建立全市水旱灾害防御“3452”工作机制,明确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指挥组织架构,完善了“周会商+临近会商+实时会商”的会商研判机制、“专班督查-科室日常监管-问题反馈整改+‘一县一提醒’”的督导检查机制、“启动响应-预警叫应-技术支撑-一线处置+信息报送”的应急处置机制、“日常值班+重点科室值班”的双值班机制,系统化、规范化、实战化推进全市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强化“四预”,夯实基层防御基础。加强会商研判,邀请市应急局、市气象局、长治市水文站会商研判汛期雨水情预测情况,讨论完善会商联系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完善防汛预案,编制了16个在建水利工程度汛方案,完善了10座淤地坝防汛预案,修订了99座水库调度运用方案、大坝安全管理(防汛)应急预案、县-乡-村三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推进山洪灾害防治和维修养护项目,开展监测预警设施巡检维护。市县开展演练,推进489处山洪灾害重点防治村撤避演练全覆盖,提升实战能力。
加强排查,补牢补齐短板弱项。全面开展水库、淤地坝、河道堤防、山洪灾害防治村、水利在建工程等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并组织5个检查组在县级自查基础上开展抽查检查,对汛前检查发现的239处问题隐患全部整改完成,并组织相关科室对水库、淤地坝、河道、山洪灾害防治村等重点部位检查要点进行细化,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整改。
认真防范,有序应对降雨过程。面对汛期以来的多场强降雨过程,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实时与气象、水文等部门会商研判,联合市气象局先后发布10期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于7月3日启动全市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1次,对相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强降雨期间,全市水务系统密切监视雨水情,及时对基层发出提醒,并派出工作组下沉一线指导检查,推进各项防御措施落实。
下一步,晋城市水务系统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完善工作机制,压实防汛责任,有序推进全市水利系统防汛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