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来,高平市全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三区”创建为目标,以“四链两化”为抓手,探索出一条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径,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收入增长,为高平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支持。
四条产业链整体推进,特色农业蓬勃发展。积极打造“蔬菜、生猪、黄梨、丝绸”四条产业链,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蔬菜产业方面,以华夏天润和金田农业模式为龙头,以项目为重点,连基地带农户,构建了“种子种苗-农资供应-技术服务-产品回收-净菜加工-冷链物流-生鲜连锁专卖-单位配送-市场批发”的蔬菜全产业链,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种植到销售”的全程可追溯,有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2017年,华夏天润在晋高两地已开店80家;金田成为晋城市唯一一家农业出口企业,出口额达428万美元,“互联网+香菇养殖”大数据软件正在试运行阶段,香菇产业物联网配套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已出菇3000斤,20MW食用菌屋顶光菌互补项目也已并网发电。黄梨产业方面,充分发挥高平大黄梨“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优势,加快水果双增工程和无公害水果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以厦普赛尔、铁炉贡梨、鑫欣和合作社为龙头,进一步提升梨膏、梨片、梨脯等传统产品,将黄梨“吃干榨尽”。陈区铁炉500吨、寺庄冯家庄400吨黄梨储藏保鲜库建设项目投入使用;铁炉贡梨深加工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已完成投资500余万元,修建生产车间1000平方米,420平方米检测室一座,年产10万公斤黄梨膏生产线一条;寺庄镇成功举办“2017中国金代戏台民间艺术节暨中国晋菜大师高平大黄梨菜点创作寺庄交流会”,用高平大黄梨为食材,精心创作出一场黄梨宴,成为晋城市首个“美食名镇”。生猪产业方面,实施“高平生猪”生产标准,培育壮大以凯永养殖为代表的现代化生猪集团、一体化龙头企业,形成了“玉米种植-饲料加工-生猪养殖-三沼利用-生猪屠宰-肉制品深加工-猪血猪皮加工”的全产业链,建设全国生态安全优质高效生猪基地。2017年6月,凯永养殖有限公司在建宁乡建设晋猪产业凯永创新示范园暨四十万头生猪养殖项目,现主体工程基本完工;11月,高平市参加了农业部全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评审,积极争取凯永养殖入选农业部2018年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储备项目,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打造高效循环发展新模式。丝绸产业方面,全面加快吉利尔潞绸织造10万条丝绸被加工项目建设,鼓励引导吉利尔服饰、红萍服饰、金澜丝纺、山丹等丝麻服饰加工企业进行品牌整合,打造丝绸产业链。
加快标准化建设,打造品牌农业新名片。高平市以“标准化、品牌化”为抓手,加快制定特色农产品标准,鼓励支持做大做强名牌产品,提高高平农副产品知名度,用品牌保证产品质量,用品牌提升产品收益,切实通过品牌附加值的提升效应,用品牌化倒逼标准化,走出一条“品牌+品质+渠道”的高平路子,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去年,高平市成立了标准化生产领导小组,制定《高平市农业委员会推进产业标准化生产实施方案》,出台了番茄、茄子、辣椒、黄瓜、西葫芦、香菇等6个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与山西省农科院签订了果树、蔬菜、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战略协议,强势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质量认证工作。截止目前,三品认证面积达39750亩、认证品种31个,其中无公害认证面积34450亩,涉及产品23个;绿色食品A级产品认证面积2000亩,涉及产品1个;有机认证面积3300亩,涉及产品7个。
深挖农业生态资源,富硒产业前景光明。在推进生猪、蔬菜、黄梨、丝绸四大产业链建设的同时,高平市重点依托富硒土壤资源,积极发展富硒农业。列支500万元富硒农业发展专项资金,深化同山西省地调院、北京硒科院等研发机构合作,对河西、三甲等重点乡镇,8个重点村进行了土壤、农产品的精准检测,确立了“生猪、蔬菜、果品、红薯、小杂粮”五大类富硒农产品试验试种、试产试销,并同中国科学院、北京硒科院等国内知名硒产业研发机构就富硒产业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洽谈对接,积极打造富硒农产品品牌。在天润园区构建了富硒蔬菜开发平台,河西镇对富硒红薯进行了产品包装设计,高平市富硒产业发展开始起步。
抢抓政策机遇,“三区”建设稳步推进。全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三区创建步伐。2017年以来,高平市加强与上级部门对接联系,积极参加竞争性评审,争取到全国首批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政策机遇,同时,农业部、发改委等八部门又将第一批试验示范区同时作为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将加大政策扶持、资金倾斜力度,为高平市争创全国一流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田’集聚新动能。积极同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开展合作,通过了省里组织的实地检查验收,高平市成为晋城市首家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